“我看见了,那就是老蒋的飞机!快用高射炮把它打下来!”1949年新中国已经成立。当蒋中正(老蒋)逃亡的消息传出,愤怒的中国人民纷纷指着天上的飞机谩骂,甚至连孩子们也站在山上,用弹弓作势欲将飞机击落。此时的广州,洪学智心潮澎湃,决定架起高射炮,准备在空中将老蒋的飞机击落。然而,令他意外的是,叶剑英(叶帅)通过电报发来了严令,要求他不要开火,甚至毛主席亲自嘱咐,不得伤害蒋中正。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蒋中正万万没想到,面对解放军的进攻,长江防线的坚固防守竟然被突破,国民政府的政治中心南京也被解放军占领。这一切让蒋中正彻底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到了权力的尽头。一直以缜密著称的他,在面临这种情况时迅速做出了应对:提前为自己准备了后路。面对即将不可避免的败局,他知道自己将面临两个重大问题——“搬家”和“往哪里搬”。
展开剩余84%从1949年4月的第一次大败开始,蒋中正就开始着手为自己铺设撤退路线,寻求“搬家”的可能。他依然渴望统一中国的野心并没有改变,但他知道,如果政权倒台,自己的金钱和财物必须提前转移。而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仅仅带走自己小家庭的物品,最关键的是要带走大量的黄金。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每当政权更替,货币的更换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近代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袁世凯上台时发行了以自己头像为标志的硬币,后来各个地方军阀也纷纷效仿,而抗战时期,日元一度成为更高的流通货币。蒋中正虽然拥有金圆券这种法定货币,但他深知若政权垮台,纸币不再有效,黄金才是真正的硬通货。因此,他通过自身权力,迅速将金圆券兑换为黄金、白银,甚至把大量珍贵瓷器也变卖换取黄金。据统计,蒋中正带走了约四百万两黄金,再加上其他来源,总数翻了一倍。这笔财富足以为他未来的计划和台湾的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除了黄金,蒋中正还重视带走那些文化和历史遗产。他并非对这些文物有特殊兴趣,而是看中了它们背后的深厚文化和历史价值。于是,在逃离前,他利用职权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带走了大量名人字画和珍贵文物。而那些书籍更是“搬家”的重点之一,共计搬走了720多箱。蒋中正深知,未来台湾的文化素质和教育也不能有所缺失,这些书籍和文物将是为台湾人民带来文化滋养的根基。此外,他还带走了自清朝以来与各国签订的多个重要条约,或许蒋中正认为,凭借这些条约,他能够证明自己曾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带走金银财宝和文化遗产仅是物质准备。蒋中正还意识到,政权的建立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除了国民党军队和官员,他还带走了约200万战士家属和百姓。这些看似不重要的人,实则是蒋中正防范政治泄密的措施之一。他多疑的性格使得他不敢轻易放过任何可能带来隐患的人。
此外,蒋中正还带走了几位特殊人物:孔德成、张恩溥和章嘉呼图克图。孔德成是孔子的后代,他的带走代表着蒋中正希望借儒家思想来巩固政权,因为儒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张恩溥作为道家第六十三代天师,带走他则是希望借道家力量平衡自己内心的迷信。章嘉呼图克图则是佛教界的重要人物,曾被称为转世活佛,拥有大批信徒,特别是在西藏地区。蒋中正带走这些人物,显然是想通过他们的影响力,赢得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至于“往哪里搬”,蒋中正曾收到不少建议,比如去瑞士或菲律宾等地避难,甚至买下一个小岛建立自己的国家。但蒋中正坚决拒绝了这些建议,认为自己一定要回到大陆,继续与共产党争斗。他的心态非常明确:“此次离开并非逃亡,而是为了更好地打回来。”最终,他选定了三个地方作为潜在的根据地:重庆、海南和台湾。
重庆,作为曾经的国民政府所在地,虽有历史情结,但因共产党势力遍布,显然不适合重新建立政权。海南岛相对隔离,能方便与大陆联系,但因已经被共产党占领,蒋中正认为这里已经“赤化”。于是,台湾成为了他最终的选择。
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蒋中正内心的愤怒和失望无以言表。此时,他多么希望自己早前的准备工作都不再用得上,可事实逼迫他踏上了逃亡之路。为了逃亡,他的飞机必须经过广州,这令蒋中正十分担忧,尤其是可能遭遇空袭。国民政府多次命令保持消息的绝密,然而,蒋中正的逃亡消息却不胫而走,不久便成为了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
当消息传到广州时,洪学智立即指挥手下准备高射炮,全力以赴等候机会。但他知道,在开火前必须得到上级的指示。最终,叶剑英的指令下达:暂停开火,等待中央的决定。就在蒋中正的飞机飞入广州上空时,群众已经聚集,指着飞机大声骂道,愤怒之情溢于言表。洪学智也紧张地等待着命令,但却得到了“停止”的指示。这一刻,他的内心充满了失落和困惑,面对叶剑英,他无法言语。
叶剑英微笑着摇头:“你真的这么恨他吗?”洪学智沉默不语。蒋中正的罪行令他恨之入骨——他屠杀共产党人、挑起内战、纵容日本侵略……这些仇恨怎能不让人心生愤懑?然而,叶剑英的深思熟虑和毛主席的战略眼光逐渐让大家理解了这一决策的重要性。
如果此时击落蒋中正的飞机,虽然能暂时解决一个大难题,但这也可能引起美国的愤怒,进而影响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而蒋中正虽然深受民众仇视,但他依然有一定的民族情怀,且他死后可能会被更激进的势力替代,这无疑会给中国带来更多的麻烦。因此,主席的深思熟虑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灾难,也为新中国的稳定打下了基础。
通过这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和叶帅的战略眼光,他们的决策不仅是在军事层面的胜利,更是在政治与外交上的一次重要布局。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正规网上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